1. 8366cc银河娱乐









      1. 【泸州新闻网】《博周刊》专辑:一条不可复制的滨江路

        发布时间:2014-02-24     来源:泸州新闻网-泸州晚报《博周刊》     作者:许亚琴     字体大小:    

        从沱一桥到长江现代城,5.1公里的滨江路惊艳亮相。春节期间,“新鲜出炉”的升级版滨江路,受到了本地市民、远归游子、四方宾朋的一致点赞,一时间滨江路成为泸州百姓最热门的话题。

        东门口 ,一个流淌着古韵的城楼呈现在人们眼前,成为这里当仁不让的新地标。沿着东门口向右延伸,三圣雕塑 、单碗广场 、1573大瀑布……一个个新景观让人目不暇接,让人领略了一场酒文化盛宴。古韵、酒韵、泸韵,这些极富本土气息的元素,成就了一条不可复制的泸州滨江路。而特有的泸州文化历史的融入,又让这条不可复制滨江路更具说服力。

        一条不可复制的高品质滨江路呈现在人们眼前 ,不仅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服务功能也十分完善。面对崭新的滨江路 ,原有的管理模式面对挑战 。这时 ,泸州及时提出了参照5A级景区标准管理的高标准管理要求,为滨江路的管理指明了方向 。

        升级滨江路,造福泸州人

        “这是东门口吗,完全认不出来了。”“滨江路的确变漂亮了。”走在滨江路上  ,这样的惊叹不绝于耳。发自内心的声声赞叹 ,感染着周围的人,传递着幸福的喜悦。这些发自内心的感叹,源于滨江路升级改造带来的点点滴滴变化。

        环境升级 ,改变老百姓生活。漫步东门口广场,精致的牌坊、雄伟的城楼、悠悠的古韵,让人沉醉其中。而就在一年前 ,这里还是一片烧烤摊 ,烟熏火燎,让人睁不开眼 ,垃圾乱扔,让人一刻不想停留。随着东门口的整治,占道经营取缔了,垃圾库搬走了,卫生整洁了,周边市民有了一个舒心的生活环境。而在东门城楼恢复重建后开门迎客的那一天 ,泸州市民发现,这里已经变得让人认不出来了。一个全新的东门形象 、崭新的滨江环境,悄悄改变着泸州人的生活 。

        景观升级,老百姓生活更幸福 。“快点快点 ,我们就在这里合影。”城楼前 、雕塑旁 ,一家人在这里合影留念 。春节期间 ,艳阳高照,刚刚开放的滨江路喜迎八方宾朋,点赞声不断。泸州市民争相带着归来的游子,携着远方的宾朋,领着熟悉的亲人来到滨江路,一睹风采。“这是纤夫,张着嘴那个是在喊号子 。”70多岁的吴奶奶领着孙女逛滨江路,顺便讲述起纤夫的故事。“那么船在哪儿呢?”天真的孙女不解地问奶奶 ,“后边那个大酒缸里不就是船吗?”吴奶奶指了指“酒远”雕塑 。滨江路的新景观,带给市民的不仅是一些新谈资,更是一种开门见景的幸福 。

        功能升级,方便老百姓生活。如今,不管是逛滨江路,还是逛水井沟,再也不用担心停车的问题 ,这是有车族罗女士今年春节最开心的一件事。随着滨江路两个停车场投用,不仅解决了游览滨江路的市民的停车问题,也给周边市民停车提供了方便,缓解了泸州城区沿滨江路一带停车难的问题 。升级改造后的滨江路,功能上也大大提升。除了停车场的投用外,每隔500米一个的园林式公厕,直饮水设施,慢行交通系统,体育健身设施等 ,也给市民带来了莫大的方便 。

        升级改造后的滨江路 ,好评如潮。浙江绍兴人王伟东这样评价滨江路:“这几年泸州变化非常大 ,滨江路成为护佑江水的绿堤,泸州文化贯穿其中,精致不输江南。”

        在成都工作的泸州人宁天敏的记忆中,东门口有很多摆地摊的  ,卫生状况也差。今年春节回来,发现东门口已经焕然一新 ,像飞机场一样霸气的停车场,从未见过 ,还有澄溪口的1573瀑布,真是太美啦。

        从沱一桥到长江现代城 ,5.1公里的滨江路已经惊艳亮相,但这仅仅是我市建设打造“两江四岸”的起点。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 ,今年,我市滨江路的升级改造还将继续,让人期待的美景还将向前延伸。

        江阳区滨江路,只是我市“两江四岸”建设的一个缩影 。此外,沱江滨江路、东岩公园、沱三桥沿江景观带 、张坝滨江路 、蓝田滨江路……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我市“两江四岸”建设已经全面开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江四岸”将会完美呈现在市民眼前。届时,“两江四岸”的新名片,将为泸州市民增添幸福感 ,成为泸州市民最引以为傲的景观。

        独特滨江路 不可复制的本土味

        行走在滨江路上,不由自主会想起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如果把东门口、酒元素比作泸州滨江路上闪耀的大珠 ,那么“酒”“城”地雕、纤夫、油纸伞雕塑群等就是一颗颗闪亮的小珠,竞相掉落在滨江路这只玉盘上,熠熠生辉。

        无论大珠还是小珠,无一例外地烙上了泸州“本土元素”的烙印 。放眼全国,临江城市不胜枚举 ,同质同款的滨江路也何其多,但泸州改造一新的滨江路,由于这些“本土元素”的融入,成为了一条国内唯一、不可复制的独特滨江路。

        东门城楼 带你穿越记忆之门

        一轮圆月悬挂在夜幕中,夜色下的东门城楼灯火璀璨。穿过东门口牌坊 ,这如画般的夜景冲击着人们的视觉 ,仿佛一下子把观景之人拉回到久远的年代,开启了人们对泸州历史的记忆之门 。

        城楼为何未按原貌建造?

        如今在东门口,你能品味快和慢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节奏。牌坊以外,是泸州最繁华的街道 ,演绎着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穿过牌坊,踏进围合的广场,一份静谧油然而生,让你不由地放慢节奏,细细品味这里的古韵 。

        据了解,高大雄伟的东门城楼,是参照与周边现代建筑相匹配的比例来设计建造的 ,而不是按照古东门原貌依样建造的 。“东门”二字下 ,是一扇弧形的门洞 ,这是水门 ,有通水之意。穿过狭小的门洞,眼前是一片豁然开朗的水域,脚下是奔涌不息的长江 。

        拾阶而上,登上东门城楼,楼上是两层全木结构的仿古建筑,精湛的木雕工艺令人叫绝。踏着木楼梯,更上一层楼,就来到城楼的最高处。推开窗棂,从这里可以俯瞰滨江路,眺望长江景。站在高耸的木楼上 ,可以呈45度角俯视不远处的国窖大桥 ,因此,东门城楼也成为滨江路上最佳的新观景平台之一。

        仿古建筑出自何人之手?

        东门口广场上的仿古建筑,乃是一绝。不管是城楼上的木阁楼,还是广场前的牌坊  、凉亭,工艺细腻 、精湛 ,特别是古建筑上的木雕 ,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东门仿古建筑,出自苏州香山帮工匠之手 。”中国园林大师 、我市“两江四岸”园林顾问 、滨江路设计者李寿仁先生 ,为记者揭开了东门仿古建筑之谜。

        “手艺精绝,作品大气。”李寿仁这样评价香山帮匠人的手艺。他告诉记者,东门城楼,是滨江路上最重要的景观节点,作品出来一定要厚重 ,有质感。因此 ,在建设东门口时,请来了擅长古建筑建造并闻名业界的“香山帮” 。“经数月精雕细琢 ,悉心打造,才让市民看到了今天东门口古建筑的质朴、厚重、精湛 。”

        除了精湛的技艺,令人叫绝的东门木雕还跟其用料有关。李寿仁告诉记者,东门口广场上这些古建筑的木雕 ,使用的是名叫菠萝格的木材。这种木材原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格具有特殊光泽,间杂黄金线,色泽庄重耐看。

        历史上的东门是什么样?

        古泸州有九道门,为何重建东门 ,需叩问历史。《泸州地名史话》中记载:泸州 ,据史载,始建于公元前151年 。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 ,而城郭始于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在原篱寨基础上用木栅而围。后经不断扩建和重修,泸州城郭形成了城门九道:通海门(东门) 、通津门、临江门(会津门) 、来远门(南门)、敷政门(凝光门) 、保障门(西门)、汲水门(小西门)、朝天门(大北门) 、济川门(小北门)。

        历史上的东门,是古泸州最大的码头,万商云集,繁华之地 。据泸州地方文学史专家陈鑫明介绍 ,东门即通海门,是古代泸州的一个重要城门 。以前,生意人要在东门验货、交税,才能过关上下船。官员来泸,也要在东门入城。这里不仅是商贸码头、官船码头,也是老百姓的渡口 。民国十一年,扩建市街马路(今新马路)时,东门被拆除。

        南宋诗人陆游曾在《泸州乱》中发出“此州雄跨西南边”的感概,陈鑫明指出,这一诗句正是当时泸州壮甲两蜀的真实写照。清朝晚期 ,东门口设立“川南第一州”的牌坊,由张之洞题写的这块牌坊,与陆游的诗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目前,东门口恢复重建的牌坊,也向人们诉说了这样一段泸州历史 。而尚未书写的牌坊留白处,陈鑫明建议重书“川南第一州” ,再现古泸州的雄风 ,也能让人们更了解古泸州这段繁荣昌盛的历史。

        “现在的东门城楼 ,就在古泸州东门的位置 ,基本上是原址重建。”陈鑫明说,恢复重建的东门城楼,比原古城楼更高大、更壮观。东门城楼的重建,是文化的复兴,也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

        酒韵飘香 带你品味泸酒文化

        在中国酒城泸州,酒,无疑是一个当仁不让的主题 。春节前刚刚打造完毕并开放的一段滨江路上,一组组雕塑向人们诉说着泸酒渊源,展示着泸州人酿制 、销售、饮酒、戏酒的全过程 。滨江路上飘出的独特泸州酒韵 ,让游览者心醉。

        白酒三圣 :诉说泸酒渊源

        滨江路原澄溪口佳乐广场上 ,如今树立着一尊“中国白酒三圣”的雕塑 。三位身着不同朝代衣服的人并肩站立,默默向游览者讲诉泸酒渊源。

        “三圣”同为泸州人,分别是“制曲之父”郭怀玉 ,“浓香鼻祖” 舒承宗,捧回万国博览会金奖的温筱泉 。三人与泸州酒有着不解的渊源  :元代泸州人郭怀玉发明大曲药、甘醇曲,被誉为中国白酒“制曲之父”。明代泸州人舒承宗始创泥窖固态发酵之法 ,开浓香型大曲酒酿制先河,誉为“浓香鼻祖”。1915年 ,泸州人温筱泉酿制的泸州老窖大曲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成为将中国白酒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泸酒两朵“金花” :簇拥巨型“单碗”

        目前滨江路最大的广场——9000平方米的单碗广场上,树立着一个巨型的“单碗”。这座石雕塑,高6米 ,直径12米,“酒味”十足。“单碗”的三根弧形柱,又像三个人合围在一起,让人品出喝“单碗”之意。

        “单碗”两侧 ,分立着两座抽象铜雕塑。雕塑上醒目的“泸州老窖”和“郎”字样 ,让市民立刻心领神会:这是泸酒的两朵金花。

        泸人嗜酒图:传递酒城人对酒的眷恋

        “喝酒像喝汤”, 《醉美泸州》中的这一句歌词 ,虽有夸张 ,但却传递出泸州人对酒的眷恋。而滨江路上的一组“泸人嗜酒图”的雕塑,更是表现了泸州人喜爱饮酒的一面。雕塑中 ,8个与现代人身形 、比例相同的铜塑壮汉 ,或两人一组、或单人独饮 ,展现了泸州人猜拳、畅饮、醉酒等多种形态,是喝酒人各种喝酒状态的逼真写照 。

        而这组雕塑独特之处还在于 ,雕塑中的8位不同壮汉,均选取在泸州的真人面相作为原型塑造而成。

        1573大瀑布:主题契合国窖1573

        滨江路1573大瀑布,无疑与泸州酒有关 。长度为157.3米的人工瀑布 ,因数字与1573契合,由此得名 。而157.3米的长度 ,在国内也少见 。而瀑布前摆放了4组共16个铜酒坛,也分别按照1,5,7,3的数量分组排列,暗含1573的寓意 ,与水景观主题相契合。瀑布开启时,涌泉从铜酒坛中喷涌而出,蕴含泸酒源源不断之意 。

        喷涌时的1573大瀑布,呈现出一幅妙曼的山水画卷。而布局在水景观中的无数“大石头”,则让这幅山水画卷增色不少。这些“大石头”最重的13吨 ,轻的也有几吨。据了解,它们可不是普通的石头 ,而是用于观赏的腊石 。经水冲刷后 ,蒙上灰尘的石头会露出本来面目 ,表面呈现蜡油状釉彩,光泽可鉴 。

        泸韵缩影 带你领略浓郁风情

        “酒”“城”地雕、纤夫、油纸伞……像这样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泸州本土元素在滨江路中不胜枚举 。你一路行走下来 ,才发现滨江路就是泸州本土元素的一个缩影 。

        酒”“城”地雕 :契合泸州“酒城”主题

        在馆驿嘴广场两江汇合处的观景平台上 ,有两块大型的青石地雕,一块是由楷书、行书 、隶书 、草书 、篆书 、金文等书法和字体形式构成的百酒图,这幅图再现了泸州悠久而丰富的酒文化历史 ,是泸州酒文化的代表;一块是清代泸州城池图。百酒图代表“酒” ,古城图代表“城”,恰好契合了“酒城”的主题 。

        纤夫雕塑:再现滨江古码头

        6名身强力壮的纤夫 ,身背纤绳,口里喊着号子,展现了滨江古码头上曾经生活过的纤夫的工作场景。雕塑虚实结合 ,让人们在这里看到了生动的历史。

        二十三把油纸伞:投射出川剧脸谱倒影

        油纸伞雕塑 ,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分水油纸伞为原型,结合了川剧脸谱设计而成。不同的颜色 、错落别致的23把有着镂空川剧脸谱图案的钢结构“油纸伞”,在光线的照射下 ,在地面投射出不同的脸谱倒影。

        {nextpage}

        人文滨江路 清晰可见的泸州记忆

        泸州老八景中,“两江四岸”占了四席 。泸州地方文学史专家陈鑫明认为 ,我市打造“两江四岸”,就是比较完好地保留了历史遗迹,让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历史的久远,重温文化的厚重。

        我市“两江四岸”建设中,正在打造并已规模呈现的江阳区滨江路,虽然新景让人目不暇接,但仍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泸州记忆。

        可以触摸的历史 老滨江路气息尚存

        滨江路的提升打造,并不是对过去的彻底颠覆,而是有所保留。在这里 ,你不仅能够触摸到滨江路上厚重的人文历史,也能触摸到老滨江路尚存的气息。

        夕阳下,站在馆驿嘴 ,眺望两江 ,金色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让人一时忘了时空 ,仿佛置身“余甘晚渡”的美景之中。老八景之一的“余甘晚渡”景观 ,位于长沱两江汇合处,即现在的馆驿嘴,给后人留下无数美好的遐想。

        走进单碗广场,巨型“单碗”雕塑的河对岸,岩壁上“还我河山”几个遒劲豪迈的镌刻大字格外醒目,而“还我河山”的身后 ,就是“东岩夜月”景观所在之处。据说 ,月夜在此登岩鸟瞰 ,江中倒映东岩与夜月,呈现双月载沉载浮 ,别有风致 。

        除了有关滨江路的人文历史,在新滨江路上还能找到老滨江路的痕迹。

        在沱一桥至馆驿嘴的滨江路上 ,保留了老滨江路上泸江古航的雕塑。据有关资料记载 ,泸州自古航运发达,早在明代中叶已成为全国33个重要商贸城市之一 ,繁华盛极其中 ,水运居功甚伟。泸江古航雕塑,正印证了这样一段历史。

        东门口往澄溪口方向的滨江路堤上,有一座凉亭,平日里 ,很多老年人喜欢在这里聚集,休闲聊天,好不惬意 。虽然“穿”上了大红色的外衣,作了一些改变,但老泸州人仍能认出,这是老滨江路上保留下来的凉亭 。滨江路设计师李寿仁告诉记者,原来的凉亭要从梯步走上去,布局显得局促,就像一个大鸟笼放在滨江路上一样。设计时,将这一凉亭进行了外部空间的延展,让凉亭跟滨江路融合为一体,人们看上去会感觉更舒适。

        探访滨江路时,细心的泸州人会发现,新滨江路上不仅保留了老滨江路的一些雕塑、凉亭、廊架、石阶,还特意保护和保留了滨江路上的大树和植被。滨江路堤上车行道两侧,多年生长起来的树木 ,浓密的树冠形成了滨江路上的“华盖”,阴翳蔽日 ,为夏日的行人遮挡阳光。在新一轮的改造中,滨江路上的好树、大树被保留了下来。如今漫步滨江路,人们不难看到树冠浓密 、单独围设保护起来的大树。这些生长多年的大树 ,成为滨江路历史变迁的见证。

        可以咀嚼的历史 诗酒文化浓墨重彩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 。衔杯却爱泸州好 ,十指寒香给客橙。”站在滨江路诗酒文化墙前 ,仿佛能看到身穿长袍的古人捻须吟诵的场景。

        诗酒文化,在泸州文化中书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滨江路上的诗酒文化,则值得人们慢慢探寻,细细品味 。

        单碗广场中央,左右两侧分立着一块巨型碑体彩石,分别刻有泸州人新近创作的《酒城赋》与《单碗歌》。《酒城赋》由当代著名辞赋家何开四所撰,将泸州酒与泸州历史、文化溶于一炉 ,展现了泸州酒历史的源远流长。全赋气势磅礴 ,大气恢弘。《单碗歌》,以当代泸州文化名人谢守清为首的三人创作而成。《单碗歌》以序歌开头 ,尾歌作结 ,中间穿插酒令。

        在1573瀑布的尽头处,是一面诗酒文化墙 ,墙上雕刻的14首古诗词 ,都是历代名人留下的著名诗篇,有杜甫的《解闷》,朱德的《除夕》,张船山的《泸州》等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

        “少小离家未得归,蹉跎岁月八旬余。梦中常饮家乡酒 ,期与乡邻共举杯 。”著名画家蒋兆和之妻萧琼代为落笔的《乡情》 ,就书写于诗酒文化墙上 ,讲诉了蒋兆和在离开家乡之时,通过喝家乡酒来怀念家乡亲人,怀念家乡酒,用酒来抒发自己的家乡情结。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靳朝济告诉记者,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泸州酒对泸州名人的一种“基因”性的影响,泸州酒已经渗透到了泸州人的精神之中。

        靳朝济一边解读一边告诉记者 ,这些诗句或赞美泸州美景,景仰泸州文化,或欣赏泸州人情 ,沉醉于泸州美酒,或回忆在泸州的美好时光 ,但都无一例外都与泸州酒有关。这里的每一首诗篇,都可看作是对泸州悠久历史文化的佐证。

        可以回味的历史 儿时记忆恍若眼前

        “在新马路跑大的”的老滨江路市民陈先生,对儿时的滨江路有着清晰的记忆 。在陈老先生的记忆中 ,儿时的东门口是川南最大的竹木市场 。泸州的竹子从这里运往自贡搭建盐井 ,木材运往各地用于修建 。50年前 ,东门口一带是造船基地,这里售卖各种造船工具 。

        今年85岁的吴兴仁老人 ,住在下巷子的老房子里 ,平时无事就会去滨江路逛逛。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老人坦言 ,滨江路承载着自己的太多欢笑。“当时 ,江边上都是荒的 ,东门口一带有很多小贩卖竹子,澄溪口一段又是买木材的。”这就是老人记忆中的滨江路 。“那时 ,一到夏天 ,我就和小伙伴去江里游泳。当时爸妈不让我去 ,被知道了可是会挨打的。所以我每次游完泳之后,都要等到衣服干了才敢回家 ,但从来没有被发现过。”老人说完哈哈大笑。回忆到后面,老人的记忆慢慢清晰起来 。“现在的小孩子喜欢躲猫猫,当年我们玩得更高级一点,是躲水猫。就是一群小孩在水里面,互相追逐打闹,游来游去的 ,很有意思。”

        同吴兴仁老人对于滨江路的记忆不同 ,84岁的孙树清老人对滨江路的记忆更多的是心酸。“那个时候家里面很穷 ,我每天都要去江边上捡柴火,以补贴家用 。当时的江边上很荒 ,不像现在,像个公园一样。”据孙树清老人回忆 ,在他小时候,街上是不可以扔垃圾的 ,所以很多人家都把垃圾倒在江边上。“我们穷人家的孩子,就去垃圾里面捡一些还可以用的炭。”

        谈起夏天有没有到江里去游泳,孙树清老人有些后悔 ,“我小时候家里管得严,不准小孩去江里游泳,我就真不敢去,怕挨打 。每次看到别的小孩游泳我都很羡慕,现在想想,当时就应该去的 ,太老实了。”

        专家点评 两江四岸 ,尚未开发的旅游金矿

        “48公里的长江岸线 ,14.8公里的沱江岸线 ,泸州的‘两江四岸’,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一座尚未开发的旅游金矿。”泸州地方文学史专家陈鑫明这样评价“两江四岸” 。

        陈鑫明认为,长江旅游黄金宝地,就在“两江四岸”,这里是一座尚未开发的旅游金矿 。长江岸线旅游资源丰富 ,一个景点就有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能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

        泸州打造“两江四岸”,给市民留下了什么 ,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什么?陈鑫明认为 ,“两江四岸”的建设 ,为泸州的卫生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城市等名片增色 、加分 ,尤其是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对文化的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陈鑫明认为,余甘晚渡,东门城楼……这些泸州历史上的重要景观、重要节点 ,都能在新建的滨江路上找到注解。滨江路上的小雕塑 ,再现了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的记忆,单碗诉说着酒文化,纤夫则传递出码头文化的精髓。滨江路上一些石刻诗文、字画  ,则引领人们进入美好的回忆,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泸州的历史 。

        “滨江路历史文化遗产密集,有着特殊的历史遗产价值,应该申请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采访时,陈鑫明发出让滨江路申请保护的呐喊,他说只有将滨江路申请列入城市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nextpage}

        人性滨江路 “五星级”的管理服务

        春节期间  ,改造亮相的滨江路,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一致认可,不少回乡游子为滨江路点赞 。

        面对这样一条无可复制的崭新滨江路 ,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才“配得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管理部门展开了新的探索。未来,我市将参照5A级景区标准,为泸州滨江路量身打造一个适合的管理模式。

        五星级”服务:气派、高端、实用

        要说新滨江路是“五星级”的服务 ,一点也不夸张。

        停车场:千余车位等你来泊

        目前 ,从沱一桥至长江现代城,长约5.1公里的滨江路上,设计了一大一小两个停车场,共计千余车位。春节前,两个停车场均已免费向市民开放。其中,东门口滨江路停车场面积约3万平方米,有852个停车位可供市民停放车辆。停车场施划的停车位有大和小两种规格 ,其中以小车位居多,有822个,每个长5.5米、宽2.5米;大车位则利用不规则的地势进行了施划,共有30个,具体规格不一。目前 ,该停车场只有一个出入口,位于市府路连接滨江路的通道尽头 。春节期间,该停车场使用率颇高,几乎天天爆满。

        另外一个滨江路停车场 ,位于原火柴厂附近,有200多个停车位,是一个生态智能化的停车场 ,同样免费向市民开放。这个停车场内的车位,用栽种的树木进行了自然隔离,而这些树木在夏季将为停放的车辆遮阳降温。

        天然沙场:儿童玩耍的天堂

        长沱两江 ,天然的沙场是孩子们的天堂 。改造后的滨江路上,不仅有天然沙场,还有室内沙场。此外,为了让市民亲水、戏水,滨江路堤外还专门打造了自然滩涂 ,成为孩子们捡拾鹅卵石,亲水戏水的好去处 。

        近200平方米的室内沙场,位于单碗广场附近,春节前已经向市民开放。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室内沙场,利用滨江路堤上 、堤下两层平台之间的空间依势而建 。就算是下雨的时候,孩子们也可以在里边玩耍。室内除了沙池外,还有滑梯等少量孩子游乐设施。而馆驿嘴天然沙场 ,一到周末就会热闹起来。孩子们或结伴而行,或独自前往,只要不下雨 ,总是能看到拿着玩具在这里耍沙的小朋友。

        长江现代城段滨江路堤下的自然滩涂 ,则突出了滨江路亲水、戏水的特质 。滩涂上,经常能看到小孩在这里捡拾鹅卵石,在大人的照看下亲水玩耍 。

        园林式公厕:平均间隔500米一个

        已完成改造的5.1公里长的滨江路上,分布着7个园林式星级公厕,平均间隔500米就有一个公厕,大大方便了市民。

        改造后的滨江路,固定公厕从原来的2个 ,增加至7个,除了馆驿嘴 、原耳城广场公厕为重新装修外 ,另外5个全部为新建。新建和重装的7个滨江路公厕,采用统一的园林式装修风格,每个公厕均配备空调、感应水龙头等设施设备。公厕外观上,保持了与周边景观一致的风格,与滨江路风景融为一体。另外,公厕还实行了免费管理 ,提供24小时服务 。

        免费健身场所:天然氧吧中健身

        “走,打球去。”家住长江现代城的杨女士最近爱上了打坝坝球。在新开放的长江现代城段滨江路上 ,新布置的体育健身路径、乒乓球台、塑胶羽毛球场等,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健身场所。

        据了解,除了长江现代城段滨江路上集中布置了一些健身器材、健身设施外,馆驿嘴至东门口段滨江路上也设置了部分体育健身路径 ,方便了滨江路游玩市民或附近的市民锻炼身体。另外,滨江路上还建设有慢行交通系统,市民可以在这里步行或骑行 ,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其中,步行交通系统贯穿整条滨江路,自行车交通系统在新建滨江路的部分路段能看到。

        “五星级”管理 :标准、有序 、到位

        那么,升级改造后的滨江路 ,将怎么管理呢?

        管理秩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升级改造后的滨江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景观提升了 ,档次提高了。滨江路的管理秩序也在悄然变化:规范经营的多了,占道摆摊的少了 ,散步的多了,遛狗的少了,锻炼的多了,噪声小了……而改造前,滨江路的种种乱象却为广大市民所诟病:由于当时带宠物进入滨江路的市民特别多 ,滨江路上经常能看到或踩到狗粪。当时一些茶摊店铺不断扩张占道范围,甚至把坝坝茶摆到了滨江路的车行道上……

        滨江路馆驿嘴示范段改造开放以来,来到滨江路的市民发现,新滨江路的管理有些不一样:馆驿嘴重新开放后,广场上设置了一个城管宣传咨询台,每天都有执法人员向市民宣传城市管理各项规定,并维持广场上的秩序。而不远处的堤下广场上 ,人们经常看到城管执法人员在这里“练兵” 。

        示范段醒目地摆放着宠物禁止进入的提示牌 ,经常有戴着红袖章的志愿者,劝导带着宠物的市民离开 。随着滨江路各个路口进行封锁式的管理,滨江路上飙车的现象基本杜绝,车辆再难以驶入严格管理的滨江路。

        以前的滨江路河滩,万人同喝坝坝茶 。改造后的滨江路 ,则设置了规范的露天饮茶区 ,在满足市民对坝坝茶怀念之情的同时,管理部门设置了花箱隔离带 ,统一了桌凳 、遮阳伞 ,提升了滨江路茶摊的档次。

        未来管理,探索“四合一”模式

        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 。滨江路改造后,各个管理部门都在绞尽脑汁地提升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效果有目共睹。但细心的市民发现,滨江路改造前后,滨江路的管理模式却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有执法队员坦言 ,虽然每天都有执法人员在滨江路来回巡逻,但面对管理权限以外的执法主体时,有时会出现管理盲区。现有的管理格局、管理水平,与今日的滨江路显然还有差距 。

        高品质的滨江路已经呈现在市民面前,那么滨江路管理如何“破题”?江阳区正在进行一系列关于滨江路管理的创新和探索。

        目前,以江阳区城管局为主体的滨江路管理模式 ,很快会发生改变。据江阳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综合执法将成为滨江路的执法新模式 。此前 ,常驻滨江路进行日常管理的执法队伍,只有城管一支队伍。不过很快 ,还会有交通民警、治安民警、水务工作者三支队伍陆续进驻滨江路,形成以城管为主体的四合一管理机制,用综合执法的模式对滨江路进行统一管理  。目前,相关事务正在筹备之中。

        记者从江阳区城管局了解到,未来,滨江路还将参照5A级景区标准,全面提升滨江路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 。

        设计师心中的畅想

        以星级景区标准 ,将滨江路打造成管理样板

        “建设了这么漂亮、高品质的滨江路,就应该以星级景区的标准,对滨江路进行特殊的 、上档次的管理,把滨江路打造成全市独一无二的管理样板 。”李寿仁先生向记者描述了他心目中的滨江路管理模式 。

        对星级标准的理解,李寿仁为记者例举了一二个细节。保洁人员统一着装,训练有素,对人彬彬有礼。保安人员着礼宾服 ,列队出行,成为滨江路上的一道风景线 。滨江路上的服务者,从穿着、语言,甚至服务的姿势,都要统一、到位,他们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严格规范 。这样的服务和管理,才配得上5A级滨江公园。

        在滨江路的服务上,李寿仁还有两个建议,一是国窖大桥下可建观光电梯,直达桥上。主干道的市民可以从国窖大桥上搭乘观光电梯,直达滨江路。而由于滨江路沿线公共交通并不十分方便,滨江路上玩累了的市民也可以乘电梯直达桥上,到主干道搭乘公交车离开 。

        二是 ,建议在滨江路上开行观光车,服务滨江路上游玩的市民 。同时 ,禁止其他车辆进入滨江路。随着滨江路不断向前延伸,人们感到要步行游玩整个滨江路的所有景点,越来越吃力 。如果开行观光车 ,在滨江路游玩的市民,特别是老人和小孩能够更轻松。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