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366cc银河娱乐









      1. 【浙江林业】看“浙江元素”闪耀“塞上江南”

        发布时间 :2017-12-19     来源:《浙江林业》杂志     作者 :于会莲 陈浩 张楠     字体大小:    


        谈起丝绸之路,浙江人怀有浓浓的情意,因为这里是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的重要节点 ,古老的丝绸让浙江通向世界 ,驰名海外。对于浙江来说,丝绸是一种特色、一种传承 、一种回忆,更是一种乡愁。历史变迁,丝路依存 ,“一带一路”让中国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轨迹不断前行,浙江亦然。

        在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浙江省的室外展园——“浙江园”,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以“浙•乡•绸”为设计主题 ,采用传统浙江园林造景手法,以写意的自然山水,展现浙江水网密布的地理地貌,小桥流水的江南韵味以及水乡的蚕、茶文化,诠释“梦回江南、丝路通商”的概念,力求打造“良渚源、蚕茶乡、古韵风、新思路”的历史情境,巧妙植入园林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展示现代浙江园林景观新风貌。

        展现“丝绸”文化

        品味“乡愁”情怀

        “浙江园”入口一组大气的景墙组合先声夺人 ,灵感来源于浙江丝布发展中古染坊的形态与内涵。左侧的一堵长景墙 ,本身平淡无奇,但配上了一组晾晒丝布艺术 ,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右侧的这面景墙则为传统古染的缩影 ,白色的景墙上 ,是汉仪小篆体的“浙乡绸”印章  ,红与白形成鲜明对比 ,此“绸”即彼“愁”,展现“丝绸”,品味“乡愁”;正中的景墙采用筒瓦与钢结构的组合 ,形成一个大大的相框 ,将园中的自然山水收入框中,借景入画 ,随着四季变迁,这幅自然美景图也在不断变化中。

        穿过入口,来到一处临水的木平台 。站在木平台上 ,映入眼帘的是水驿、花舟、码头……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 ,轻巧的小舟悠悠划起,穿越历史的尘烟,目光停驻在运河之畔 ,一幕幕商贾云集、生意兴隆的繁华盛景清晰浮现,那是浙江向外通商的历史见证,是丝路繁荣的历史重现。

        走在古旧的老石板汀步上,感受着岁月散发出的浓浓气息 ,穿过厚重的老石板桥 ,园中“浙江元素”随处可见。花岛与石桥相互掩映 ,绿树与小径相互交织;粉墙黛瓦、斑驳花窗、小桥流水 、叠石飞瀑、古道悠悠 、柳绿花红、丝布轻柔、绸庄依旧 。一幅由“越溪浣纱、陌上锦霞、古道寻遗、烟气汀州、丝路新语”五大景观节点组合而成的水墨江南烟雨画卷,美了流年,醉了时间,独留古韵悠远。

        创新理念和技术

        突出生态与环保

        为营造出这一幅集生态环保与江南风情于一体的园林画卷,造园者们必须不断创新理念和技术,克服南北气候、水源、土壤等条件的差异 。

        桂花是杭州市花,一般在仲秋时节绽放,而花博会开放时间是9月,为配合开园时间需要,必须调控花期 ,才能展现桂花最美的姿态 。造园者们利用银川当地的低温环境,诱使精选的桂花树种完成花芽分化,从而在开园时营造了原本独属于杭州的秋日桂花满树、满园飘香的美妙氛围。

         “浙江园”中应用的植物品种达250余种,造园者以银川当地的乔灌木植物为主,形成植物景观框架 ,并坚持“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结合江南园林特色,应用了黄金枸骨、花叶络石、金姬小蜡、金冠女贞、金宝石冬青等色叶植物,大大丰富了展园的色彩,而浙江楠、舟山新木姜子等浙江省珍稀树种的展示,则在丰富园内植物品种,营造更多景观亮点的同时 ,为南方植物北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园中还种植了国外引种植物,推动了植物文化的科普与交流 。

        由于银川的干燥气候 ,垂直绿化墙植物的保湿是一个难题。“浙江园”的垂直绿化墙以无纺布为墙体材料 ,使用保湿性强的基质,优选植物种类,同时搭配滴灌系统,保证了绿化墙鲜花拥簇的景象 ,在解决了保湿这个难题的同时还兼顾美观。并且展园内的垂直绿化墙墙体设计简洁、曲线优美,与以钱塘江文化为主题的背景墙相互映衬,共同展现了新时期浙江园林景观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

        相比于江南地区的气候温暖,降水充足 ,土壤肥沃 ,银川气候干旱 ,降水少,蒸发旺盛,还存在土壤盐碱化问题 。为此,“浙江园”设置了喷灌系统 ,采用地面滴灌与树冠喷灌相结合的方式,在植物根系供水 、叶片保湿等方面下足功夫,极大地促进了植物的成活及后期长势恢复,在实现节水 、省工目的的同时,也为移交后的养护管理带来了便利 。 

        “浙江园”还展现了海绵城市新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展园内采用碎石铺就的“茶马古道”,既能有限地补充地下水 ,又有一定的地表径流削减作用。另外 ,园内水池边设置了植被缓冲带 ,通过植物拦截作用及土壤下渗作用有效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体现了海绵城市理念的截污净化功能。 

        “浙江园”的建设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门口绸布的悬挂、园路石板的仿古做旧、庭院里油纸扇的精心布置 、走道边蚕茧实物的展示 、池水中三潭印月的合理选位等,无不体现了造园者的良苦用心 。园内植物种类繁多,为普及植物知识  ,“浙江园”特意在各类植物上悬挂标牌 ,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知更多植物信息 。

        可以说,从一棵树的种植到一块地砖的铺设,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到园区后期的养护 ,“浙江园”处处充满了生态环保的理念 。通过新理念、新技术 、新材料的应用 ,描绘出科技与生态有机结合的园林景观新风貌,展现出浙江园林在造园艺术上的新成就。

        营造长效“丝”花境

        谱写“丝路”新篇章

        当“浙江园”中的翠芦莉、八仙花、鼠尾草 、千鸟花、香彩雀 、美女樱、蜘蛛兰、大花醉鱼草倾情绽放,当狼尾草 、九头狮子草、斑叶芒 、细叶芒、花叶芦竹、金线石菖蒲摇曳生姿,不经意间,仿佛置身江南春日诗情画意的美景图,不知今夕是何夕,而让人沉醉于此的便是这幅春日美景图的主角——以“丝”为主题,以“丝•源”“忆江南”“丝•路”“丝•念”名命的长效花境。多达70余种的花境材料,营造出花团锦簇、色彩缤纷、立面丰富、季相分明的园林景观,充分展现出植物的自然美 。

        置身巍巍贺兰山,看大漠孤烟,听驼铃声响 ,穿越历史的尘烟,古老的丝绸之路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撑一把油纸伞,行走在“浙江园”,浓浓的浙江气息,正讲述着浙江辉煌的昨天和今天。在这“塞上江南”展现出的“浙江元素”,正是勤劳智慧的浙江人民,在新丝路的征程上,砥砺前行,讲好新的“浙江故事”,抒写新的“浙江传奇”浓墨重彩的一笔。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