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366cc银河娱乐









      1. 浙江建设工匠人物│张楠:醉心营造花境 ,匠心绘就美景

        发布时间 :2023-01-10     字体大小:    

        她,潜心凝练技艺 ,追求和弘扬“工匠精神”,多次带队参加国内 、国际专业花境竞赛,斩获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金奖等大奖 ;她 ,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带领的团队在第九、十届中国花博会之浙江园、长三角菊花精品展等展会项目上表现出彩;她 ,深入实践,持续进行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先后完成多项工法与标准、专利 、专著、论文等的编写。

         

         

         

        她 ,就是“浙江建设工匠”获得者 、园林技师 、高级工程师 、8366cc银河娱乐绿化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张楠。从事园林工作十余年,她长期致力于植物配置及园林施工工艺改进方面的研究 ,拥有丰富的园林科研 、推广应用与施工经验,特别是在花境营造领域,作品屡获金奖 ,备受好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张楠秉承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理念,为普及和推广花境事业,为弘扬浙江园林的造园技艺、传播浙江园林的品牌形象 ,做出了不懈努力。

         

        张楠与花境团队成员


        初遇花境 ,认真学习勤思考

        张楠的本科专业是园林 ,研究生主攻植物,扎实而广泛的理论学习 ,为她日后在花境领域的出色表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

         

        走上工作岗位后 ,张楠从事工程技术研发工作,经常在工地奔波忙碌,虽然辛苦,但深入一线的实践,从技术研发到人员管理,从对植物的习性了解到科学配置 ,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综合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从科技研发转到花境现场营造 ,张楠笑称:“有点赶鸭子上架”。2014年 ,公司与浙江大学夏宜平教授的花境合作项目 ,在新优植物品种引进、种质资源收集、栽培技术攻关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考虑到后期的产业化发展与实践应用,需要一位专业人员负责项目跟进。当时,花境应用远没有现在普及,公司也没有专业的花境人员,既有现场施工经验又熟悉植物配置的张楠被推荐。“虽然上学的时候对花境知识有所涉猎,但并没有落地的经验,所以对于工作该如何开展 ,有点茫然,也有点忐忑。”张楠的一番话,道出了当时的心境。

         

        不懂就问 ,不知就学 。通过查阅大量花境资料,揣摩国内外优秀花境案例,在花园中心小范围的打造花境作品,张楠对花境的认识逐渐清晰 ,“我们经常看到国外的很多花境特别漂亮 ,其实并非我们认为的植物种下后就一成不变 ,而是会根据开花时间、季节变化等对植物进行调整和养护 ,从而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 。”既然如此 ,在张楠看来,花境营造就需要在“变”与“不变”中寻求一种平衡 ,既要展示繁花似锦的热情,又能展现四季景观的自然变迁。“打开了思维了之后,我们根据对花境的理解,尝试通过木本植物的合理搭配,形成稳定的骨架,再加入一定比例的宿根植物,营造四季景观 ,并根据景观需要控制下层时花的比例,带来视觉上的盛宴,这样乔灌草混合的长效型长境,成为我们花境布置的主要手法,并在之后的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创新 ,形成我们自己独特的风格。”

         

        《丝•路》获得第九届花卉博览会展品类(植物配置应用花境)金奖

         

        《丝•念》获得第九届花卉博览会展品类(植物配置应用花境)金奖

         

        “新浙八味” 荣获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展品类(花境与花卉小品)金奖

         

        2021年5月21日 ,2021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开幕,张楠在浙江园接受浙江电视台记者采访

         

        创新不止  ,两届花博受好评

        随着对花境认识的不断深入,张楠的花境营造水平也在不断提升。2017年,她带队负责在银川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浙江园的花境营造。在预留的有限空间内,张楠根据展会主题、浙江园景观特色 、空间地形等,巧妙打造出以“丝”为主题的花境系列 ,通过《丝·路》 、《丝·念》 、《丝·源》 、《忆江南》等花境的营造,既表现浙江特色 ,又呼应本届花博会“花儿绽放新丝路”的主题,以小见大,成为“浙江园”中的精彩亮点  。最终,四组花境展品全部获奖,其中 ,《丝·路》、《丝·念》双双获得第九届花卉博览会展品类(植物配置应用花境)金奖;《丝·源》 、《忆江南》分别获得“第九届花卉博览会展品类(植物配置应用花境)优秀奖和铜奖”,一举包揽浙江省参展花境作品的全部奖项。

         

        四年之后,2021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浙江园的花境营造重任又再次落到张楠肩上。“与第九届花博会相比 ,这次我们的参与力度更大,园内的中下层景观基本都是我们做的。”四年的历练,张楠变得更加从容而自信。此次浙江园设置了十六大主题花境,主题多,难度大 。“其中,挑战最大的,是药用花境。国内药用花境做得成功的案例很少,我们没有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资料,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张楠说,“通过查阅大量药用植物资料和参考文献,我们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决定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药用文化融入景观。结合中式院落场景、曲折的园路 、高大的紫薇等,我们选取白术、白芍 、浙贝母 、杭白菊等比较有观赏价值的药用植物,《浙八味》、《妙手回春》、《厚朴守正》、《逍遥散》等主题花境 ,搭配药臼、药碾、药葫芦、药笺等中药小品,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个园子前前后后做了二十来天 ,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备受好评 ,一举摘得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展品类(花境与花卉小品)金奖、银奖等多个奖项。

         

        四年一届的中国花卉博览会,是中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 、影响最广的国家级花事盛会 ,被称为中国花卉界的“奥林匹克”。连续两届花博盛会 ,张楠用她的作品征服了观众,也助力浙江园连续两次夺得第九届、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室外展园“特等奖”的殊荣。为传播浙江园林文化,讲好浙江园林故事,做出了积极贡献。

         

         

        “花溪叠翠”荣获“2017年首届中国花境竞赛金奖”

         

        《泽•颂》荣获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金奖

         

        匠心不辍,国际竞赛斩金奖

        两届花博会,张楠以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技艺营造出的花境作品,备受业界好评。而伴随两届花博会的“首届中国花境竞赛”和“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两大赛事,张楠率队参赛的花境作品《花溪叠翠》和《泽•颂》,则双双荣获两次大赛“金奖” 。

         

        2017年,张楠主持设计与施工的“首届中国花境竞赛”参赛作品《花溪叠翠·芳满庭》 ,位于临安青山湖花园中心室外景观展示区,在现有庭院布局基础上,外围景观结合木香藤架,打造林荫、陶罐花溪 、鼠尾草等景观系列,营造百花齐放 、芳菲无数满庭院的意境 ;内部则用榉树、景石 、石笼挡墙及园路围合成半开敞空间 ,以八仙花为主材、搭配鸢尾、石榴 、落新妇 、百子莲等 ,打造3个花境组团,营造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乡村私密花园美景。历经数月的精心施工 、养护与专家评比,该作品从43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中国花境竞赛金奖”。

         

        2021年3月,“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在上海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拉开帷幕 。张楠再次率队参赛。参赛作品《泽·颂》 ,将花境与湿地相结合,以花之灵、水之灵、鸟之灵为主线,通过湿地景观花境化的展示,感知景观生态性表达的内在逻辑 ,探寻湿地内在的运行规律 ,重启人们对景观生态化的深入思考。整个花境通过丰富的花境植物材料及白鹭造型小品、枯木等的应用 ,营造出“归棹茭芦苇岸,白鹭锦鳞为伴 ,闲卧水云间 ,但见碧波清浅”的幽雅湿地景观。从策划 、报名到方案筛选评审 、方案深化再到落地作品评审 ,大赛历时8个多月,《泽·颂》从250家机构提交的163件(国内160件,国际3件)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 ,经过两轮严苛的现场评审 ,最终摘得“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金奖”殊荣。

         

        从国内到国际,从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乡村花园景观营造 ,到通过湿地景观花境化的展示重启人们对景观生态化的思考,张楠用匠心打磨精品,用作品反应时代诉求,视野不断开阔,内涵不断丰富,技艺不断提升 ,在职业生涯中写下一次次精彩 。

         

        张楠参与《节约型园林植物群落构建方法》编写

         

         

         

        十年耕耘 ,潜心科研成果丰

        虽然做了这么多优秀的花境作品 ,但对张楠来说,这只是她工作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她还要做大量的研发工作 。从2011年参加工作至今 ,十余年来,张楠坚守岗位 ,深入实践,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和科研创新,取得骄人成绩。

        作为技术负责人,她先后参与了杭州G20峰会项目、2019中国北京世园会浙江园项目、杭州径山美丽乡村项目等多个工程项目的技术攻关、设计与施工指导工作 ,荣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园林工程金奖”、“江苏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等国家及省市级奖项 。

         

        主持完成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其中 ,《长效型花境营建技术研究》荣获“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技成果类(新技术)铜奖”;《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植物筛选与群落构建研究与应用》荣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景观型生态浮床关键技术》荣获“杭州市建筑业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等 。

         

        获得《一种滨海景观营造方法》等20余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 ;完成《基于轻型铝合金框架的景观生态浮床施工工法》、《木兰科大苗移栽施工工法》2项省级工法的编写;撰写《节约型园林建设理论、方法与实践》等2部专著;在《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林业科技通讯》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此外,她还先后主持设计施工2019年、2020年杭州城隍阁绣球展主题景观;2020年、2021年长三角菊花精品展开幕式背景主题景观等多个行业展会的花境景观营造工作 ,向广大市民普及花境知识,展示和推广新理念 、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 。

         

        凭借一次次出色的表现,张楠先后获得“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突出贡献个人”、“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参筹展工作先进个人”等殊荣 ,担任“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校外导师”、“浙江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等社会职务 。

         

        张楠带领团队打造的2021年长三角菊花精品展开幕式背景主题景观

         

        步履不停,助力城市更美丽

        一张张优异的答卷背后,是别人看不到的辛苦付出 。不管是骄阳似火的夏日,还是细雨霏霏的天气,只要工作需要,张楠都会在工地上忙碌。问起做花境的感想 ,张楠笑称是“痛并快乐着”。“每一个花境 ,都是一次新的尝试 ,新的挑战,特别是在构思或者材料选择的时候,会面临很多难题,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机会去尝试新的事物,融入新的理念 ,还是感觉很开心的 ,特别是作品完成后 ,得到大家的喜欢 ,也很有成就感。”

         

        也许正是这种积极乐观 、勇于尝试的精神,使得张楠的花境作品不断推陈出新,总是带给人惊喜。她积极学习和吸收花境的新理念,并不断实践创新,形成自己的花境营造风格。“花境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我做花境在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会更加注重尽量减少后期的养护 ,保持景观稳定。我认为,花境不是看热闹 ,不是今天看了 ,明天就可以换掉 ,它更应该是一种产品的形式,通过后期植物自身生长的变化,呈现持续性的景观变化 ,这也契合现代人喜欢在不变中寻求变化的追求。”张楠的一番话,道出了她对花境的独特见解。

         

        谈及花境未来的发展,张楠认为,现在的花境正在不断向花园的概念扩展 ,甚至包括花带、花海等,既然它们都是为我们追求生活美服务的,就没有必要把它们区分的那么明显 ,可以把它们融合,从更广的角度思考花境与景观的问题。当前 ,浙江正在全面实施的“大花园建设”,其实也是花境向花园的延伸 ,并把花境的概念提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这个“花园”,不单单指庭院里的小花园,而是包括小区绿化  、街头绿地、公园广场等“大花园”,包含的内容更多,人们的参与感也更强。

         

        让花境扮靓城乡,让花境添彩生活,期待张楠的花境营造之路越来越宽广。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