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366cc银河娱乐









      1. [杭州网]杭州市农业科技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科技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12-06-25     来源 :杭州网     作者:陈希杨 郑春苗 朱天婕 李长灿     字体大小:    









        1. 日前,市科委主任楼健人深化“进村入企业、服务基层”大走访活动“回头看”,率队走访淳安县威坪镇楼厦村、新联村和建德市梅城镇洋程村。

          日前,市科委主任楼健人深化“进村入企业 、服务基层”大走访活动“回头看”,率队走访淳安县威坪镇楼厦村、新联村和建德市梅城镇洋程村 。









          1. 5月4日,市科委召开2012年全市统筹城乡暨农村和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会议。









            1. 5月4日 ,市科委召开2012年全市统筹城乡暨农村和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会议 。
















                1. 科技三下乡活动上,领导为村民赠送科普书籍。








                  1. 科技三下乡活动上,领导为村民赠送科普书籍 。









                    1. 金华二头乌现场养殖技术培训。









                      1. 金华二头乌现场养殖技术培训 。
















                          1. 科技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近日 ,西湖龙井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这得力于2011年我市设立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杭州市名优绿茶品质提升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实施 。正是通过稳抓稳打地落实,西湖龙井茶科研基地建设、龙井群体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得到了有力推进。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富民强市与社会和谐为主旨,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杭州市科委主任楼健人说。

                              当这些指示精神和口号从文件上走下来,渗透进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件中去 ,会发生怎样神奇的变化呢?

                              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强了

                              2011年市科委下达实施农业科技项目147项 ,经费2680.5万元,主要包括农业科研攻关、种子种苗 、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等 ,围绕杭州重点发展的茶叶、花卉苗木 、水产、畜禽 、蔬菜、竹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和水果、干果、蚕桑、中药材、蜂业等五大特色产业。

                              同时,鼓励涉农企业申报承担国家 、省级科技项目,“蔬菜产地环境控制与优质高效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示范”等一批项目获2011年度省厅市会商项目支持,推荐认定“浙江大庄竹材应用”等9家省级研发中心 、杭州东南面粉等11家市级研发中心,有力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运用到农业里不是新鲜话题,但如何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政府和企业努力的方向。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首当其冲成为重点培育对象,特别是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 ,更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

                              因此,在杭州市委、市政府“构建合理的、梯队化的企业结构”的要求指导下 ,2010年起,我市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雏鹰计划)。两年过去了,全市累计认定涉农“雏鹰计划”企业70余家 ,鼓励和支持了农业科技人员创业创新。其中 ,2011年,全市新认定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55家(累计182家),推荐认定省级农业科技企业44家(累计167家)。

                              记者从市科委得到的一个好消息是,2011年,8366cc银河娱乐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四个桂花新品种繁育栽培推广及采穗圃建设”等18个项目获得省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 ,促进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杭州市农业机械管理站何龙等8位同志获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我市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一批先进个人获得省委 、省政府的表彰奖励。

                              农村的面貌更有特色了

                              回顾2011年,全市围绕农业生产的新良法 、新品种推广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支持22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项目。其中,临安市省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项目,以“新产业、新社区、新农民”为核心 ,围绕“山区可持续特色农业”为主题,重点实施了“笋竹高效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等10个科技项目,完成了以两镇三村为重点的科技示范村镇建设,培育科技型企业100余家,培训农民约10000余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000元 ,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

                              据了解 ,杭州市从2008年启动市级新农村科技示范点建设 ,目前已建立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1个 ,省级新农村科技示范县1个,省级新农村科技示范村5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11个、示范村30个。

                              另外,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 、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 ,我市先后建立了蜂业、食品(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技术 、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与控制、珍稀食用菌等4个市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011年,由杭州萧山种鸡(萧山鸡)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家禽选育保护及产业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获省科技厅立项建设。

                              为了推进涉农科技平台服务农业科技企业 ,我市在新修订的平台管理办法中提出 ,企业使用平台资源以“平台优惠券”的方式给予补贴 ,促进科技平台服务和发展。同时 ,积极推进不同特色和功能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累计认定市级农业高科技园区22家、省级1家。2011年,由传化集团负责运作管理的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 ,升格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成为我省首家“国字号”农业科技园,推进了农业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

                              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为了落实“联乡结村”任务,市科委作为市第二十五帮扶集团牵头单位,在2011年,安排科技扶贫项目10余项,总经费300万元 ,支持了建德市睦山农科技“蓝莓组培技术推广应用”等一批科技帮扶项目,促进对口帮扶单位转型发展。

                              另外,科技援藏 、科技援疆 、科技援川以及杭衢“山海协作”任务也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比如,市科委在杭衢“山海协作”中,重点支持了“衢州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等项目 ,

                              组织科技“三下乡”活动。2011年,市科委联合九三学社杭州市委 、市农科院、市卫生局等单位,组织农业、医卫专家赴富阳、桐庐、建德等地,为当地农民赠送种养殖书籍 、药品、种子种苗,开展技术培训、现场咨询和实地指导,得到当地农民的普遍欢迎 。

                              更受到农民热烈欢迎的还有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来了 ,农民的钱包就更鼓了 !”

                              据了解 ,2011年是我市第三批和第四批科技特派员轮换之年。市科委组织对第三批50名市派科技特派员进行了任期考核,委托省火炬中心对50项市科技特派员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估 ,评选表彰市级优秀科技特派员2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30名、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10个和科技特派员优秀项目10个 ,推荐14名科技特派员获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 ,杭州市 、余杭区、富阳市科技局获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

                              为做好衔接工作,第四批市科技特派员选派和培训工作也没有放松 。去年7月底前, 50名市派科技特派员全部入驻乡镇 ,并进行了集中培训 。目前,我市共有省 、市级科技特派员120名 。据初步统计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我市已累计培训农民5.3万余人次 ,推广新技术、新品种700余个,建立示范区8万余亩,创办协会50余家 ,扶持农业企业253家,实现产值6.1亿元。科技特派员被农民们亲切地称为“财神爷”。

                              【样本分析】

                              桃北新村:“桃花源风情小镇”进行时

                              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北大门的桃花源风情小镇,山清水秀 ,风景优美,拥有优良的自然那景观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交通便捷 。

                              桃花源风情小镇以孙氏后裔群居的桃北新村为原点,以原生态的“桃花水母”为标志性形象,以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生态和谐为视角,从空间上拓展“五帝文化”、“桃花源文化”等文化边界,使其真正成为“旅游休闲新地标”和“城市文化新名片” 。

                              近年来,浙江登峰交通集团和浦阳镇桃北新村结对共建桃花源风情小镇 ,形成了“村企共建”的模式 。“2005年下半年,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的目标。我就想 ,要把自己的村庄好好改造一下 ,回报家乡。”登峰交通集团董事长孙云球说,这便是“村企共建”的开始。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 ,新农村建设成为重要任务。集团便与村委一起进行整体规划,开始打造风情小镇。桃北新村将山林土地等资产折价入股登峰集团 ,集资建设新农村,全力打造风情小镇。

                              风情小镇包括“宜居、宜业 、宜游 、宜文”四大主题 。孙云球表示 ,桃花源风情小镇“宜居”项目已建成大量安置房,900多户农户得到了安置。近三年内 ,桃北新村还将完成村综合办公楼 、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 、医院等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公服务设施建设。“在"宜业"项目中 ,桃北农贸市场 、桃北商贸中心等已经基本完工,进入后期配套收尾阶段。”孙云球告诉记者 ,桃花源风情小镇是个天然的森林氧吧 ,又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他们会根据桃花源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文化特色,做好配套的旅游设施建设,包括假日酒店、农业文化园以及吴王阁和冥文化园等建设,更好地突出“宜游”、“宜文”的主题 。

                              通过这种“村企共建”的方式,桃北新村缓解了农民住房需求与建房困难之间的矛盾 ,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改善了村容村貌 ,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增强了农村综合经济实力 。“村民们对现在这种"村企共建"的模式十分满意。”对于如今的桃花源风情小镇 ,孙云球也颇为满意。

                              新华村 :科学发展、科技富村

                              2008年以来 ,萧山区宁围镇新华村紧紧围绕“工业立村 ,市场兴村,科技富村”的战略方针 ,坚持科学发展和科技应用,先后获得了中国十大特色名村、浙江省科技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光荣称号。

                              新华村村委书记沈毛银告诉记者 ,新华村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坚持科学发展 。2010年新华村实现经济总产值达126.1多亿,比2007年80.63亿元增长45.47亿元,增长56.39% 。新华村的汽车市场 、五金市场以及建材市场分别被评为全国十大机动车交易市场、浙江省惠农快修示范企业和浙江省三星级文明示范市场。

                              新华村的农业以花卉苗木和水产养殖为支柱,依靠科技发展精品农业。书记说 ,新华村以浙江大学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推广了包括农村信息化三网合一在内的多项新技术。

                              “近几年,我们村开展"万名农民进课堂"活动,累计培训覆盖率达到30%以上。此外,义务教育入学率更达到100%。”沈毛银说。

                              新华村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步伐。全村道路硬化率100%,绿化率35%,建成了包括新华广场、医院等多项公共基础设施。

                              “近几年 ,在村委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民福利待遇不断提高。目前,我们村实现了每年全村村民免费供应大米360斤、油24斤、煤气2瓶。今年还计划在全村范围内安装天然气管道,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做出新的努力。”沈毛银表示 。

                              凤凰村 :三年再造了一个新凤凰

                              萧山区衙前镇的凤凰村被列为区级五个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以来,在“科学规划、科学发展 、科学管理”的总纲领引导下,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开拓创新,以占全镇12.3%的区域面积、8.3%的人口 ,创造了占全镇总村级可用资金40%多的业绩,短短三年内再造了一个新凤凰 。

                              凤凰村村支书胡岳法告诉记者 :“我们村是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发祥地,交通便捷 ,商贸和工业的基础也比较成熟,积累了相对雄厚的资本和经验 。所以,我们就结合了品牌、区位和资本的三大优势,集中建设新农村的"三园二区" 。”所谓“三园二区”即工业园、商贸园和文化园以及村民集中居住区和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通过“三园二区”的集体规划 ,凤凰村将货币资金、土地资源转化为经营性资产,既壮大了集体经济 ,又实现了村落的集约、节约化发展 。

                              胡岳法向记者介绍,凤凰村如今形成了以物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全村适龄农村劳动力几乎都转移至二 、三产业 ,村民逐渐成为拥有“薪金、股金、租金和保障金”的“四金”农民。

                              “经济发展了 ,我们的保障体系也完善了 。我们为村里大多数家庭集体供应米  、油、气补贴。女的从50周岁起、男的从60周岁起 ,按年龄划分,每月可从村集体领取320—460元的助养金。村民就医还有72%的门诊报销和95%的住院报销。”胡岳法说。

                              在村委民主管理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 ,凤凰村先后获得“杭州市新农村建设标兵村”、“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五星级民主法治村”和“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等荣誉。

                              朱穴村:农民收入增加了 ,修养也提高了

                              浙西边陲的临安市昌化镇朱穴村,山清水秀 ,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2009年,朱穴村的人均收入就已达到15626元,多次受到临安市农民增收先进集体的表彰 。

                              “其实以前的朱穴村不是这样的,以前村里的风气并不太好,村民的文化程度和道德素质普遍较低。”朱穴村村支书说 ,“后来 ,在村委、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明道德宣传活动和各类提高农业产值的培训,渐渐地农民收入增加了,自身修养也提高了 。”

                              朱穴村飞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便是村两委会的勤恳工作 。村委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 ,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 、卫生洁化”的要求,实施了“万里清水河道”、“百库脱险” 、“山核桃林水土保持”等工程,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了集中处置,完善了村内饮用水体系,基本防止了山核桃林因水土流失造成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现象。

                              “村民要建房,从申请到审批都由从村里代办。村民要办事,不论喜事还是丧事 ,都由村里妥善安排 。”村支书告诉记者,“我们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村民自给自足,家家户户都实行庭院经济。从1984年到2009年  ,我们村的人均收入翻了近80倍。”









                            1. XML地图